【IT168 市场分析】家用投影机目前已经成为了整个投影机市场的热点,有人也提出了“2007年投影机将大举入侵客厅”的看法。然而在这热闹非凡的背后,却有着一个不为人熟知但又确实存在的阴暗角落——水货。它伴随着家用市场生长,严重扰乱了家用投影市场的正常秩序,妨碍了整个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
水货“钟爱”的价格段和机型
随着家用投影市场愈来愈红火,水货市场也开始水涨船高。这个市场目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价格集中在一万到一万二
一万到一万二是目前水货市场的主流价格,恰好踩在了当下大多数人对于家用投影机的价格底线上。价格再少,机器性能对于家用需要可能不能满足;价格再多,许多消费者就觉得不能承受,毕竟家庭影院还需要诸如音响等别的花费。
理想的家庭影院环境
在水货市场一万二能买到一线品牌或者是3lcd的720p机型,而在行货市场,一万二的价格虽也能买到720p机型,但是不太可能买到一线品牌的机子。
“半生不熟”机最受宠
所谓“半生不熟”是指该款机子在国内上市已有几个月,消费者对其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口碑。这样的机子是水货最爱的对象,因为其已被市场初步接受,消费者也有需要,但是整个市场和大多数消费者又没有做到完全熟悉,于是水货就有了可趁之机。既有市场需要,被戳穿的可能性也小,甚至能以行货的价格蒙消费者,某些经销商当然趋之若骛了。
以日系为主
以日系为主是目前水货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毕竟在国内市场,日系的占有率是毫无疑问的no.1,因此从概率上说无可避免成为水货的众矢之地。此外,消费者对于日系投影机的认同度高也是一个原因,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两点促成了日系品牌成为了水货的“重灾区”。
除了以上三点,水货并没有明显的时间性,没有哪个时间段或者哪个季度最泛滥的特点。相反的,只要哪里是被消费者追逐的、需要的,哪里就会出现水货。以目前来说720p投影机毫无疑问成为了水货的“宠儿”。
对于水货“痛并爱着”
其实早在国内还未有行货时,水货就已经出现了,甚至成为当时家用市场的主流。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当时没有合法正轨的渠道来满足极少数人的影音需要。然而时至今日,当各大厂商都越来越看重国内市场时,家用行货品种和价位也越来越丰富时,水货仍冤魂不散,那就表明这个市场仍有需要它存在的理由。事实上,无论是厂商、经销商还是用户似乎都对水货“痛并爱着”。
对于厂商来说,水货虽降低了本身的盈利但又不失为一块理想的“敲门砖”。 尤其对于那些在首先在欧美发行的机子,厂商并不知道能否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如果先由水货试探,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国内有水货,量也不小,那么这个市场有利可图,可以进入。如果国内没有该型号水货的踪影,那么不进也罢。例如意大利视丽多媒体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负责人Tommy先生就坦诚:“有不少国内发烧友会通过香港购买意大利视丽的水货投影机。因此我们相信一旦正式在国内上市,我们的产品将会收到欢迎。”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下,有不少厂商尤其是某些日系二线品牌对于水货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水货售价仅为14000的爱普生EMP-TW600
对于经销商来说,水货在扰乱自家生意的同时又意味着巨大的利润。光是被逃避掉的关税就能让一台投影机的利润白白多加30%,如一台行价为2万多爱普生的EMP-TW600,水货14000就可以成交。这对于经销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毕竟目前家用市场虽叫好但实际成交量远远不及教育和商务市场,利润空间有限。因此即使国家明文规定买卖水货将处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有不少经销商还是在“捞一票就走”的心态下买卖水货。
对于消费者来说,水货在侵害自身利益的同时又满足了某些需要。这是因为首先某些高端机型并未在国内销售,而诸如影音发烧友又有需求,所以水货应需求而生。其次,水货就价格来说拥有绝对的优势,对那些价格敏感的用户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购买了拥有全球联保的所谓“港行”投影机,就又能享受保修服务(只不过得去香港保修,时间略长),何乐而不为呢。
厂商加强防伪防水措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告诉笔者,上海家用市场的水货占有率会近6成,北京基本持平,而广州会更高些。对此虽然没有厂商做出过肯定的回应,不过从目前的各大厂商的动作来看,对于水货他们是越来越重视了。
索尼的保卡是淡黄色的,如果用印钞灯照还会有“sony”的水印
首先是加强了对外保修卡防伪的力度。比如东芝前不久新采用的防伪措施里就着重对保修卡加强了防伪的措施,包括设置注册防伪区与注册密码区,在保修卡上添加用通用验钞机照射可看出的水印标识等。索尼则设置了保修密码,只有当用户通过保修卡上的序列号拨打800电话才可获得,在保修前必须同时出示保修密码和保修卡才能保修。
此外不少厂商还在整顿渠道上下了功夫。例如奥图码将在07年将全国家用投影机经销商的名称和详细资料放在官方网站上,到时候,用户只需要到指定经销商那里去购买即可。夏普则对旗下地区核心经销商颁发授权牌,方便消费者购买时辨认。
不过防水防伪的问题仍然突出,那就是这些手段的滞后性,比如保卡上的种种措施看似严密,然而往往都需要消费者将机子买回家后才能验证,在购买前或者购买时并不能依据此判定机子真伪。此外,由于经销商流动是非常快的,因此公布地址也好,授权也罢,也存在相对滞后性,更何况并不排除经销商“监守自盗”的情况。因此如何真正有效地加强水货监管力度还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