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自从上世纪70年代投影机诞生以来,LCD技术就是投影机所采用的最主流技术。但是,自DLP技术开始被应用到投影机市场的那一天开始,与3LCD技术之间的战争就未曾停止过。相对于某些领域血淋淋的价格战,投影机市场上两大阵营的竞争,无疑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但这场技术之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价格战。
由德州仪器全力推出的DLP技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传统3LCD技术平分秋色的规模。特别是近一年来,3D和互动技术的引入,更是在功能多样性上全面超越3LCD阵营。而且目前我们已经在市面上看到了不少具备这两项技术的新品,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两项技术的优势、劣势和必要性,我们只在显示效果方面进行对比,用数据说话。
DLP Link 3D技术是个脉冲信号
德州仪器的3D技术叫做DLP Link,通过技术说明会我们得知,DLP Link是在左右眼对应画面间加入脉冲同步信号,从下图可以简单看出,120Hz刷新率下,每1/120秒显示完一副左眼或者右眼对应的画面之后,紧跟着DLP芯片会发出一个白峰脉冲,3D眼镜前端的光敏元件感受到这一脉冲,变进行左右镜片的液晶光阀交替开闭动作,从而完成同步动作。
DLP Link 3D原理
在对开启DLP Link的画面进行高速拍摄时,在1/1250秒下捕捉到了没有图像的黑白分割画面,此时肉眼看画面仍有图像在显示,熟悉单片DLP投影机的读者一定知道色轮现在大多包含W(白色)段,也就是透明段,笔者猜测DLP Link正是在此时插入全白全黑间隔的信号,相当于一次闪光。
3D脉冲信号
不过也正是投影机发送给眼镜的同步信号,而这一闪光的存在,彻底毁掉了DLP投影机对比度高的优势,原本2000:1的对比度,在黑位大幅攀升的状况下可能只有200:1,这对于玩玩游戏或者过过3D眼瘾的人而言,似乎不算什么,但对要求苛刻的用户而言,高画质的3D画面是必须的。
互动技术对投影画面有何影响
我们已经得到一个结论——DLP Link会很大程度破坏画面对比度。那么在2010年年底推出的互动技术对于画面的影响又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用一款目前主流的具备3D和互动功能的投影机做了如下实验。
亮度对比
通过对于3D和互动技术的开启和关闭,我们发现互动技术很大的削弱了投影机的亮度,通过实测,一款实测亮度在2500流明的投影机在开启互动技术之后,实测亮度只有2250流明左右,也就是下降了10%。
对比度方面的影响并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DLP Link大概降低了80%以上的FOFO对比度数值
更加具有代表性的ANSI对比度方面,3D技术的影响虽然没有FOFO对比度达,但也降低了40%左右
色域对比
色域方面,虽然从图中看开启互动功能之后色域成绩会下降,但只会下降大概3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互动功能会使色域范围降低,但影响不大。
杀手or推手 人人心中有杆秤
通过数据实测,我们发现Ti引以为豪的3D和互动技术对于投影机的两个重要指标——亮度、对比度,都有难以想象的危害。其中开启3D功能会降低八成以上的FOFO对比度数值,使用互动技术则会使投影机亮度下降一成。这看似爆料的结论,对于我们日常使用、DLP市场份额甚至是Ti对投影机领域的影响会造成多大的负面效果呢?
实事求是的讲,亮度下跌10%,如果不是用专业仪器测试,普通用户是无法明显感受到的。而且即使投影机亮度达到民用优异水准——5000流明,开启互动功能之后也还有4500流明,相对于互动技术的便捷,这500流明的损失是否值得?
再谈对比度方面,FOFO对比度的大幅下降让我们震惊,但再看更具代表性的ANSI对比度,下降范围也有40%之多,这不得不说对显示效果是非常大的影响。是否有替代方案呢?NV 3D方案、双机偏振等都是比DLP Link效果出色的方案,但所付出的代价却又让用户不禁望而却步。
以至于DLP的半壁江山是否会因为这两项功能的负面影响而动摇,这更是天方夜谭。目前德州仪器已经不满足于在主流投影市场的份额,继而开发出包括小到微投、大到影院级的投影机产品。在消费者享受全新技术的同时,接受新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必须的,因此是否选择DLP机型,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