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9月16日,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在总部南阳,正式推出了其光电产业f自主品牌——“中光学•COSTAR”,发布会现场中光学旗下包括投影机、大屏幕、微投等在内的全系产品一同亮相。至此,这个“潜水”四十余年的国内光电行业巨头正式浮出水面开始“扬帆起航”。南阳市政府领导、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领导出席并发表致辞。
发布会现场
南阳市副市长 崔军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民品部主任 李宗樵
40年的“幕后英雄”
中光学集团总经理张守启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中光学的名字十分陌生。而在光电行业,中光学的名头非常响亮,中光学集团总经理张守启在发布会现场讲话中指出,中光学长期成为索尼、爱普生、蔡司和佳能等世界级光电公司的协作企业。也就是说,在消费者在使用这些国际知名名牌产品的时候,中光学一直充当着“幕后英雄”。
据张守启介绍说,中光学集团成立于1968年,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断积累发展,中光学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光电企业,光学元件研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能力位居国内前列,年产能达1亿件,合色棱镜、TIR空气隙棱镜和投影系统透视等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光学薄膜装备水平与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在投影显示产业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已形成了年产150万套投影系统光学元件、23万台光学引擎、10万台投影机、3000单元大屏幕投影拼接系统产品的能力。中光学同时具有较强的光学设备、改装车和电梯等产品研发生产能力。此外,中光学拥有了一流的加工设备,一流的制造工艺,形成了国内著名的光学冷加工基地。全面构建起从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投影及大屏显示产品领域完整产业链。
业内人士指出,中光学从产品技术到制造工艺,都具备一流水平,堪称国内光电行业的“航母”。然而,由于与索尼、爱普生、蔡司和佳能等世界级光电公司保持合作,一直以来只是默默无闻的过着“幕后生活”,除了业内人士,一般消费者对它并不熟悉。此次COSTAR品牌的发布显然已不满足于此前的角色。
而扮演了长期的幕后角色,为何此时又要走至前台,谁是中光学的幕后推手?
中光学的“出师表”
中光学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顾岩
在发布会现场,中光学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顾岩这样解释了COSTAR品牌含义,COSTAR中C代表中国,O代表光学,STAR代表星,COSTAR表示中国光学之星,中光学给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光学领域的明星。
据了解,在光电行业,日系品牌占据了大半江山,可以说在国内光电市场日系品牌占据了主要话语权,要想成为中国光学之星势必要面对日系品牌的围剿。面对如此局面,此前雅图等国内厂商曾先后试图挑战日系品牌主流地位,然而在光电领域,除了技术作为先决条件外,制造工艺能力也是市场竞争的主要焦点。而两者都具备的国内企业几乎寥寥。如此看来,有着光电航母之称的中光学更具先天优势。
“中光学已经拥有雄厚的技术资金实力和强大的光学产品及元件制造能力,今天中光学推出COSTAR品牌可谓水到渠成,我们有信心与市场上任何一个国内外品牌一较高下,更有信心与行业内非常先进的企业和产品掰掰手腕,彰显中国民族产业实力。”中光学品牌发布会上,张守启提到中光学的责任和使命,这也被业内认为是中光学的“出师表”。
然而,从幕后走向前台后,这让中光学与此前合作品牌的关系更值得业内关注,从当前各企业的制造能力来看,各家应该更趋向于保持此前关系,中光学对此也做出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一来中光学不但成为一个拥有独立品牌和全面制造能力的厂商,同时也是控制着市场众多厂商上游产业链的巨头,这成为中光学日后成为中国光学之星的重要保障。
顶着世界500强背景光环的中光学,从幕后走向前台后,能否顺利开启其“扬帆起航”之旅,能否真正“让智慧之光照耀未来”,还要看日后市场的反应。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出第一步总是最艰难的,现在中光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其为日后所面对的挑战也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参会嘉宾正在体验3D投影仪
全系列产品展示
微投体验区多媒体应用
国人的意识正在转变,现在穿李宁衣服、安踏鞋已不再是件没面子的事;大街上行驶的长城哈弗、上汽荣威汽车也逐渐多了起来;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企业正在崛起。9月16日,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在总部南阳,正式推出了其光电产业自主品牌——“中光学•COSTAR”,发布会现场中光学旗下包括投影机、大屏幕、微投等在内的全系产品一同亮相。与其他领域中国品牌一样,在经过漫长的积淀后,在光电领域中国企业开始发力。
显然,中国品牌在各领域的集体发力绝不是偶然事件。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充贸易,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曾经的“三来一补”让中国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厂”。 但是由于缺少创新型产品和自主品牌,不少企业的市场和命运被牢牢攥在别人手里,尤其是面对国际市场风吹草动的时候,本土制造日益显示出脆弱和依赖性。
日本合作伙伴莅临现场
不过,日本学者曾提出过一种“雁形模式”的理论,就是说制造业的转移会经历一个“技术梯度转移过程”,那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少的制造工艺总是率先被转移,随着当地制造工业的成熟,转移的技术含量也会不断增加。
而近年来,中国制造在伴随低成本竞争的同时,产品品质、制造能力也在大幅度提升,这一点已经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指出,很多行业或者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开始有意识地强化和提高技术水平。以家电行业为例,从早期的引进生产线到现在的自主设计投资,扩大产能,企业不但装备了更先进的“硬件”,而且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等“软件”也在不断升级。
正是基于这样的“硬件”和“软件”的升级,中国企业在推出自己品牌后,变得更具市场竞争力,并开启了中国企业的局部反攻。在鞋服领域,李宁、安踏被更多消费者认可;在汽车这样的高附加值产业中,长城、荣威等品牌汽车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发布会环形屏幕
在光电领域,中光学似乎要上演一出“王者归来”。在中光学COSTAR品牌发布会上,中光学集团总经理张守启指出,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断积累发展,中光学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光电企业,光学元件研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能力位居国内前列,年产能达1亿件,合色棱镜、TIR空气隙棱镜和投影系统透视等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光学薄膜装备水平与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在投影显示产业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已形成了年产150万套投影系统光学元件、23万台光学引擎、10万台投影机、3000单元大屏幕投影拼接系统产品的能力。中光学同时具有较强的光学设备、改装车和电梯等产品研发生产能力。此外,中光学拥有了一流的加工设备,一流的制造工艺,形成了国内著名的光学冷加工基地。全面构建起从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投影及大屏显示产品领域完整产业链。
发现COSTAR——时空长廊
先进的技术和完整产业链制造能力,让中光学全线产品亮相显得“星光熠熠”。在大屏幕领域,中光学拥有DLP大屏幕拼接系统、DID视频显示系统、图像融合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四大系列产品以及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指挥调度解决方案、多媒体显示解决方案、视频会议显示解决方案等四大方案产品。在投影机领域,中光学拥有3D投影机、短焦投影机、全能投影机、6A硕士液晶投影机、工程高亮液晶投影机等系列产品,教学娱乐应用、教学应用、大屏幕图像融合、军用多功能播放系统等四大投影应用解决方案,为差异化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此外,中光学自主研发设计的微型投影机是全球首款集DLP技术、1080P硬解码、蓝牙文件传输、WinCE6.0操作系统等四大世界先进技术为一体的高端微型投影机。
由于与索尼、爱普生、蔡司和佳能等世界级光电公司的合作关系,一直以来中光学只是默默无闻的过着“幕后生活”,除了业内人士,一般消费者对它并不熟悉。然而,从技术产品到制造工艺,中光学都具备一流水平,早有国内光电行业的“航母”之称。此次COSTAR品牌的发布显得有备而来。
“中光学已经拥有雄厚的技术资金实力和强大的光学产品及元件制造能力,今天中光学推出COSTAR品牌可谓水到渠成,我们有信心与市场上任何一个国内外品牌一较高下,更有信心与行业内非常先进的企业和产品掰掰手腕,彰显中国民族产业实力。”中光学品牌发布会上,张守启这样表述了中光学的责任和使命。
与其他产业“中国造”一样,中光学的到来在光电领域为中国企业打开新的局面,与其他产业“中国造”不同,中光学到来之时,已完成了技术与制造能力的双重积累,光学元组件、光学部件、高性价比的投影系列整机制造等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的强力支持,中光学一登场便展现出一种巨人姿态,这让我们对中光学的未来有更多憧憬,我们也期待着光电领域蒙牛、李宁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