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 频道

投影机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最大分辨率

  也称可显示的最高分辨率,它是指投影机可显示的输入信号的最高分辨率。投影机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可对输入信号进行缩放处理,实现信号满屏显示,如果超出该范围投影机就无法正常显示画面。早期的投影机都采取抽线算法, 即:线性压缩技术,但此算法有掉线问题。目前各家厂商的产品现都已推出新算法用于压缩信号,即:智能压缩,它可解决掉线问题。建议在其他性能指标相同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兼容较高分辨率的产品,这样可以适应更多的信号范围。

光亮度均匀值

  是指最亮与最暗部分的差异值,就是投影机投射至屏幕,其四个角落的亮度与中心点亮度的比值,一般将中间定义为100%。任何投影机投射出的画面都会出现中心区域与四角的亮度不同的现象,均匀度反映了边缘亮度与中心亮度的差异,用百分比来表示。当然,理想的均匀度是100%,均匀度越高,画面的亮度一致性越好。对于投影机而言,影像均匀度的关键因素是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一般现在的投影机的画面均匀度都在85%以上,有些出色的投影机可以达到95%以上。

屏幕宽高比例

  是指屏幕画面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屏幕宽高比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数来表示,如4: 3或1.33。电脑及数据信号和普通电视信号的宽高比为是4: 3或1.33,电影及DVD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宽高比通常是16: 9或1.78。当输入源图像的宽高比与显示设备支持的宽高比不一样时,就会有画面变形和缺失的情况出现。16: 9的图像在4:3屏幕上显示时有3种方式:第一种是变形(Anemographic)方式,在水平充满的情况下,垂直拉长,直到充满屏幕,这样图像看起来比原来瘦;第二种方式是字符框-A(Letterbox-A)方式,16:9的图像保持其不失真,但在屏幕上下各留下一条黑条;第三种方式是-B(Letterbox-B)方式,是前两种方式的折中,水平方向两侧各超出屏幕一部分,垂直上下黑条也比第二种窄一些,图像的宽高比为14: 9。目前的家用投影机为了迎合家庭影院的需求,通常屏幕宽高比为16:9。

梯形校正

  在投影机的日常使用中,投影机的位置尽可能要与投影屏幕成直角才能保证投影效果。如果无法保证二者的垂直,画面就会产生梯形。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使用“梯形校正功能”来校正梯形,保证画面成标准的矩形。
  梯形校正通常有二种方法:光学梯形校正和数码梯形校正,光学梯形校正是指通过调整镜头的物理位置来达到调整梯形的目的,另一种数码梯形校正是通过软件的方法来实现梯形校正。

投影机投放角度
梯形校正

  目前几乎所有的投影机厂商都采用了数码梯形校正技术,而且采用数码梯形校正的绝大多数投影机都支持垂直梯形校正功能,即投影机在垂直方向可调节自身的高度,由此产生的梯形,通过投影机进行垂直方向的梯形校正,即可使画面成矩形,从而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除了需要垂直梯形校正之外,还常常碰到因投影机水平位置的偏置而产生的梯形。许多投影机厂商已经研发出“水平梯形校正功能”。水平梯形校正与垂直梯形校正都属于数码梯形校正,都是通过软件插值算法显示前的图像进行形状调整和补偿。水平梯形校正解决了由于投影机镜与屏幕无法垂直而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图像梯形失真,从而使投影机可以在屏幕的侧面也可以同样实现标准矩形投影图像。
  数码梯形校正对图像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可以很好的解决梯形失真问题,实用性非常强,但对于那些对图像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则不甚适宜。因为,图像经校正后,画面的一些线条和字符边缘会出现毛刺和不平滑现象,导致清晰度不是特别理想。

复合视频和S-Video


     NTSC和PAL彩色视频信号是这样构成的--首先有一个基本的黑白视频信号,然后在每个水平同步脉冲之后,加入一个颜色脉冲和一个亮度信号。因为彩色信号是由多种数据“叠加”起来的,故称之为“复合视频”。S-Video则是一种信号质量更高的视频接口,它取消了信号叠加的方法,可有效避免一些无谓的质量损失。它的 功能是将RGB三原色和亮度进行分离处理。

NTSC、PAL和SECAM

     基带视频是一种简单的模拟信号,由视频模拟数据和视频同步数据构成,用于接收端正确地显示图像。信号的细节取决于应用的视频标准或者“制式”--NTSC(美国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PAL(逐行倒相,Phase Alternate Line)以及SECAM(顺序传送与存储彩色电视系统,法国采用的一种电视制式,SEquential Couleur Avec Memoire)。
  在PC领域,由于使用的制式不同,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就拿分辨率来说,有的制式每帧有625线(50Hz),有的则每帧只有525线(60Hz),统称为NTSC,后者是北美和日本采用的标准。通常,一个视频信号是由一个视频源生成的,比如摄像机、VCR或者电视调谐器等。为传输图像,视频源首先要生成—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这个信号会重设接收端设备(PC显示器),保征新图像从屏幕的顶部开始显示。发出VSYNC信号之后,视频源接着扫描图像的第一行。完成后,视频源又生成一个水平同步信号,重设接收端,以便从屏幕左侧开始显示下一行。并针对图像的每一行,都要发出一条扫描线,以及一个水平同步脉冲信号。
  另外,NTSC标准还规定视频源每秒钟需要发送30幅完整的图像(帧)。假如不作其它处理,闪烁现象会非常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每帧又被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262.5行。一部分全是奇数行,另一部分则全是偶数行。显示的时候,先扫描奇数行,再扫描偶数行,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图像显示的稳定性,减少闪烁。目前世界上彩色电视主要有三种制式,即NTSC、PAL和SECAM制式,三种制式目前尚无法统一。我国采用的是PAL-D制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