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九:过于追求自动化功能
高度自动化的功能是目前不少厂商在推广投影机时所重点宣传的一个功能,如自动打开镜头盖、自动投影角度调整、自动梯形校正、自动聚焦、自动搜索信号源、自动像素调整等。通过它们确实能在使用时给我们带来不少方便,有效降低用户的工作量。自动化功能的丰富使得,用户只需要将投影机电源和信号线连接到相应设备中,打开电源开关后,投影机便可自动完成设置和调整工作,实现了整个过程的自动化。对于新手来说常常也对一款投影机的自动化功能是否丰富投以了额外的关注。
然而从机械角度出发,自动化功能的越来越丰富却使得机器本身的稳定性大大降低,这也是伴随着自动化而来的弊端。诸如自动打开镜头盖、自动投影角度调整、自动聚焦等都需要添加额外的机械结构才能实现,然而有机械常识的读者都明白,越复杂的机器,其故障率也就越高,在投影机上也是如此,近年来因自动化功能而导致的故障也居高不小。因此我们建议,在选购时自动化功能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功能,而不是作为主要的考察点。其实投影机的调整并不见得复杂,细心学习不出一小时即可完全掌握,更何况手动调整的效果往往还在自动调整之上,机械毕竟是死板的。
误区十:贪图功能强大
不少采购者都存在一次性买台非常先进的投影机的想法,以保证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落后。对于各种参数都要求得很高,仅仅是供一个60平方米的会议室使用,就要选择一台3500流明亮度的投影机;仅仅是用于简单的文字显示就要求一台1280x1024分辨率的投影机;仅仅是普通距离上的固定安装就需要短焦的投影机等。这样的结果造成选购时价格大幅增加不说,也造成了功能上的浪费,实际上发觉这些功能根本没有机会用上。
更有甚者,在选购回高亮度的投影机后,发觉亮度过高,观看时觉得刺眼,不但没达到观看舒适的目的,反而对视力有害,这些都是好高骛远的选购观所导致。
正确得采购观应该是,从充分考虑自身的需求角度出发来定出需要的产品规格,并不奢求功能的强大,满足简单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够用就好”。